为落实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化人才教育发展战略,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德国工程学院于2020年率先推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导师制,为每位有出国意愿的学生配备项目导师,帮助其制定科学的自我规划,并进行全方位学习指导。
如今,德工的导师们大都指导着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面对这种跨年级指导的“压力”,甚至将其转变为“优势”,对此老师们做了不少思考和尝试。以饶前程老师最近一次导师线上会议为例:饶老师组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1级和2022级的导师组同学,围绕“坚定信心,处变不惊”这一主题,进行了互动互助式的讨论。
饶老师首先说到,进入十一月以来,受疫情形势影响,我们所有课程和学习节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大家要相信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正如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样,我们也要始终坚持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不动摇。为此,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积极互动互助,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以及朋辈间的互助,充分弥补持续线上听课的缺点和不足。

之后,饶老师先让2021级同学依次汇报了近期德语学习状况以及主要困难,同时每人向2022级学弟提出一条学习建议。这一过程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同学们在汇报自身学习状态的同时,将一年多以来的德语学习感受和经验“倾囊相授”,不仅有条有理,而且包含着真情实感。例如周缘同学强调“一定要制定目标,包括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目标才能持之以恒。”再如高伟航同学强调“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等级考试不要拖延,过了那个阶段就没有那个状态了……”。来自2022级的韩继玲同学认真记录着这些建议,对学长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饶老师表示,同学们的发言不知不觉间已经充分体现出一年多以来的成长,不仅是学习上的成长,还包括谈论问题的逻辑、条例、概括能力、对学习问题的分析能力等等。同学们说完后,老师需要补充的内容已经没有多少了,因为大家概况的几个方面,正是去年此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不同的是,如今从大二同学的口中说出,一定更有切身体会,对于大一同学来说,也一定更有共情。这样的方式,今后要保持和发扬。
据了解,组内几名大二同学均为2021级最早一批报考欧标德语考试的同学,并且全部顺利通过。如今,这样的学习精神和氛围正在继续传递,不同年级的同学通过导师产生联系,同在一个群组,互动互助,围绕共同目标踔厉奋发,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