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堂】通今达古,知微而见著——记《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堂陈述

时间:2022-06-09作者:浏览量:

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创新立见,把握通识课堂的关键,即以“识”为上,将自己的学识转化为见识,以学识支撑见识,以见识驾驭学识,通识教学部单旭燕老师在《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展示他们的通识之“识”。

历史解释是一种多角度、多因素辩证地看待和理解历史的能力。本学期的课堂陈述主题,比较注重从细微的角度启发同学们的思考。如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谭忻怡同学一组借《十日谈》中的经典叙述,导入对瘟疫的思考。与以往不同的是,谭同学他们小组不仅多角度地分析了黑死病的起因,也阐述了黑死病得以广泛地在欧洲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还分析了黑死病与近现代欧洲文明演进的关系。黑死病一方面造成了当时人口的大量死亡,社会的动乱和凋敝,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中世纪禁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以及医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探索事件背后的多种缘由。

除此之外,谭同学还提出了疑问:为何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局部地区依然在爆发鼠疫?小组以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东北鼠疫的爆发为起点,分析鼠疫爆发的原因以及影响。通过资料分析得知,当时的官方或是民众,“防疫”意识基本是零。幸而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对鼠疫有更科学的认知。通过设计“伍式口罩”,他有效地帮助控制了1910年的东北鼠疫。但是科学的发现很难在第一时间被人们所接受,因而相关的防疫政策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

谭同学提到,历史有时真的是一个轮回,只要仔细审视,会发现相似的疫情,同样的阻碍。因此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更应该注重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同是春节,同是谣言四起,同是不理解与不信任,科学家们坚决杜绝谣言,多方奔赴。无论是当时的伍连德,还是现今的钟南山,他们都为疫情控制奉献颇多。

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班,冉思豪同学为代表的小组,也选择了黑死病。但是他们立足的分析角度是“假说、谣言与西欧社会的动荡”。黑死病肆虐西欧时,由于条件所限,医师与学者都无法对黑死病的病因做出正确的解释,加之占星术等活动在欧洲大行其道,各种假说、谣言频频产生。“星体汇合说”、“星相医学说”、“空气腐化说”、“鬼怪说”等,随着人们的恐慌甚嚣尘上。它们以比黑死病传播更快的速度蔓延开来,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

除了恐慌和谣言的传播,对恐慌心理的极端发泄更是加重了西欧人内心恐慌。当恐慌情绪郁积到一定程度时,更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就成为必然。人们要从密布的阴云中戳出个孔道来发泄,抵制死神的到来。当病毒蔓延,这种发泄便以更加狂热的方式表现出来:大规模的朝圣、鞭笞运动、迫害犹太人运动和死亡之舞纷纷兴起。

冉思豪同学为代表的小组总结道:“历史的沉思给了我们冷静的头脑”。现今科学发展水平已经为人类提供了预防与应对已知传染病的方法,但是对于未知领域,科学发挥的作用往往是后补的。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先进的科技被带到世界的角落,疫病的传播也冲破了疆界的束缚。虽然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各地区的表现也不同,但传染疾病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所以集体预警机制的建立,公众危机意识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在同学们展现了通识之“识”后,单老师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为同学们打开进入该领域窗口,促使他们尝试去窥探欧洲文明的深度与广度,为感兴趣的同学打开一道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大门,培养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探究意识。历史并非脱离实际去夸夸其谈,若可以知古今,而辨是非;若可以析究竟,而明客观,若可以探细微,而知内涵。那么通过不断的展现通识之“识”,同学们既可以通过现实去探索历史,也可以通过历史去反观现实,还可以发掘不同文明、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历史价值。



图文:单旭燕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