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聚焦美育 共议通识——记我校教师参加复旦大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学习

时间:2019-11-13作者:浏览量:

通识教育历来重视对人的艺术熏陶、创作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类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通识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提升艺术类通识课程质量,加强我校教师与各高校优秀教师的沟通交流,11月9日,我校通识教学部陈霞、刘慧琴老师,远景学院锂洋、赵丹、杨志伟老师赴上海参加复旦大学主办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以“如何建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课程”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家、教师,围绕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为推动中国大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贡献了一份宝贵力量。

会议伊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他提出了艺术类通识课程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艺术类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到底是什么?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实践活动应如何安排?教师和非专业学生之间如何做好沟通与协调?同时呼吁各位教师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提高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课程品质。

研讨会上第一位进行主题发言的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尹爱青教授。她的发言主题为“新时代高校美育探索与实践——以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为例”。尹教授从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近几年颁发的文件中,解读了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她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能力为教学目标,历经12年进行课程全程跟踪采访,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形成了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等全方位的探索成果。尹爱青教授认为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思维的一部分,是认知的一种途径,我们的教育应努力做到以美化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第二位发言者李睦教授,以“从清华美院到新雅书院”为题,分享了自己从专业教育转变到通识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思考。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学生中不乏全国高考状元这样的资优生存在,面对这样一群“被知识武装到牙齿”的学生,李睦老师反而鼓励学生,在走进课堂前不要做过多理性功利的准备工作,而是要直接单独地面对一件艺术作品,并且和它产生深入交流。他对教育理念的排序是:价值的塑造、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美育教育是理性教育之外的感性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他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将来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的同时也成为懂得艺术的人。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熊瑛副教授以《大学美术》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艺术通识教学设计。她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育人的理念贯穿于课程始终。为此,她将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度整合,提出四方面的课程设计:课堂讲授(注重审美认知能力提升)、内涵解读(深入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自主学习(建立探究式小组学习模式)、实践合作(审美体验与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她的授课环节分为课前的网课预热和前修资料、课堂的知识讲授、实物展示、课堂讨论和分组选题以及课后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指导答疑和课后作业。这些设计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有充分的感受与体会,让“美感”贯穿课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讲师张琳以一段《陋室铭》的古琴演奏开启了她的分享,琴声入耳,美感自来。在张琳老师的发言中,她着重介绍了理论教学之外,古琴雅集、音乐会和读书会这三种非正式课程形式。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交互式学习,如欣赏琴曲、交流琴道、开展古琴与民乐、茶道、书画等其他传统文化领域的对话、阅读绘制琴谱、参观大剧院、观看音乐会等形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音乐,感受艺术,滋养生命灵性,由内而外,美善并举地进行通识教育。

 

来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李健副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课题:南京大学美育调研综述。他谈到从20世纪初期开始,哈佛、耶鲁、剑桥等西方主流高校逐渐形成了“人文必修课”、“应用艺术学”、“生活浸润”等审美教育模式,这些模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界正在着力提倡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理念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特别在教学主体定位、教育方法革新、课程内容构建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朱建新副教授,立足于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欧洲电影解析与实践》,分享主题为: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漫谈电影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功能及实践路径。朱教授强调,通识教育正在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面貌。作为通识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的影视艺术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和重视。他介绍的课堂教学、周末讨论、客座嘉宾讲座和实践活动组织,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下午,来自各高校一线的教师们又围坐在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此次研讨会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可谓是名师云集、干货满满。我校教师在此次研讨会中不仅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艺术类通识课程对于大学教育的重要性。

此次研讨会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想要提高艺术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精心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这与我校通识教研会上提出的阅读、讨论、实践、写作、陈述形成闭环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长路漫漫,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坚定信心,把握方向,不断地学习探索,我们相信我校艺术类通识课的课程质量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图/文:陈霞 刘慧琴

(通识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