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故事
机构设置

【移通故事·人物】刘熙祉:远景教育,让我的留学之旅更坚定

时间:2023-02-23作者:浏览量:

刘熙祉,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荣获学校2022年度“考研杰出奖”,2021年先后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澳洲科技大学、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六所著名高校offer及奖学金,最终选择进入伦敦大学学院的民族志纪录片专业继续研究生的学习。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1826年创立于英国伦敦,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为伦敦大学联盟的创校学院、罗素大学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创始成员,被誉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十二名。


四年远景,成就梦想

“与远景的第一次相遇,萌芽了最初的梦想。”

最初吸引刘熙祉同学的时候是远景学院在宣讲会上所提及的“通识育人,融合教学”跨学科跨专业协同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及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方向。课程安排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其中小班教学注重学思结合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堂更是让她心神驰往。“这不就是大学课堂应该有的样子吗?”她深知世界名校所需要的人才不光是在考试中具有突出的学业表现的,不是应试教育下只擅长答题的“好好学生”,而是有韧劲有素养有无限可能的全发面发展的人才。她深知远景学院所提倡的通识育人理念正是她所需要的,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远景,并将它作为梦开始的地方。

在远景所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从博雅的跨文化之路到哲学的灵魂三问,她同各专业学子们进行交流协作、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通识课开阔了她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也为其掌握多元知识提供了捷径。她坚信多读“无用之书”才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多元化的复合人才才能具有更好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在远景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中,她所收获的通识素养、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了之后留学中应对各种生活、学习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底气,这也是远景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正是远景学院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使她成为一个不做随波逐流的人,可以常常自省自己要什么,什么适合自己,从而走到了今天,在理想的学校继续学习,在异国他乡继续去探索“我是谁”的终极命题。


从造梦到圆梦的成长之旅

“热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在你遇到挫折时支撑你继续前行,直至你走出黑暗,寻到光明。”

对于刘熙祉来说,“热爱”就是她大学四年为之奋斗的方向。始于广播电视编导的十足好奇感,尤其是在大学接触了相关专业课后,更是对其下的细分课程充满了兴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把书中的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得到收获,她坚持每个学期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从构思到拍摄,再到剪辑,一起完成两到三个高质量影片的制作,这既是记录美好的学习过程也是“造梦”的起点。“广编人的梦都是从深夜开始的”刘熙祉讲到,白天进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学习,晚上剪片织梦到深夜让靠近梦想的每一步更加真实。

“在大学四年熬的夜是我的底气,大学四年参与的课堂是我的秘籍。”国外教学所注重的阅读能力、讨论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同远景学院特色育人课程标准不谋而合。四年中做过不计其数的课堂陈述经验让她对演讲技巧有了一定的把握,即使面对不同的面孔也能做到有条不紊逻辑清晰的展示分享。“互动-研讨式”小班教学,老师与同学的积极互动、讨论让她在团队的协作沟通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从最初的并不熟练到后期激烈的思想碰撞,是远景的课堂带给我的成长。

其次在远景的四年中,让她培养了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也让我受益匪浅。“开卷有益”,彭可老师自大一开始就叮嘱她学好英语和读书打卡,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尝试用英语表达。每月读书报告分享让她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培养,也让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除了日常学习,刘熙祉也热爱校园活动。在学院融媒体任职的时光她穿梭于学院的大小事务中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记录学院的成长。课余之时同队员们一起参与了学院的“思辨杯”从最初的准备到拿下最佳辩手的荣誉,一群人为了共同目标而奔忙的日子永远是最耀眼的。


异国他乡的留学之路

“现在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上,每每忆起古色古香的菩提院子里的时光她的所剪裁的民族志纪录片似乎就能染上些许岁月的味道。”

在无数个艰辛日子的浇灌下她同时收获了多个国外知名高校offer的邀请,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下,她决定勇敢走出去,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收获不一样的自己。最终她来到了艺术文化积淀深厚的英国,更是在远景的四年中让她最终寻得的目标。虽然英国是个“躺平”地国家,但她却恰恰相反。沉浸于专业课知识的同时也不错过课余生活,大学四年在远景的积淀让她相较其他一同学习的同学更快地融入了自己的留学生活,课业逐步走上正规,闲暇之余她便穿梭于博物馆、美术馆、各种艺术家的展览以及旅行,寻找灵感也充实自己。“从书上的撒哈拉到眼前的撒哈拉”异域风情和文化尽收眼底。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是开阔眼界、增长人生阅历的捷径。同一个陌生人的谈话就像翻开一本新的书,人生苦短很多来不及经历的事情不妨从书中从与他人的交谈中获取。


“考研”or“留学”,不做选择题

“最初我是同时准备了国内外的研究生考试的”刘熙祉说道,但是经过综合考虑,国内研究生考试不仅仅要通过笔试、面试,而且国内考研压力很大,过于“内卷”,而国外院校采用申请制,且申请院校数量没有限制,通过大学四年的积累,所需要的素养更加贴合出国的标准,而且在远景的外语学习也能让我顺利通过语言类考试(如雅思或托福),然后由学校综合决定是否录取,因此我选择了这条路,与其和几百万人走一条独步桥,不如给自己多一份选择。

回想当年考研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的早出晚归,偶尔迷茫室友们总是能察觉到我的低气压给我力所能及的鼓励和安慰。在她的规划和学习上导师和辅导员总是不时“抽查”,给予她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大学四年中,对语言所展现出的兴趣以及博雅课堂中老师们口语的耳濡目染让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除此之外,通识课程所讲述的知识极大地引起了她的好奇,课下对相关书籍的查阅、与同学的探讨、向老师求知,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在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多元的文化素养、有逻辑的表达、有深度的思考让她收了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