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借他山之石,助通识课程建设——记我校教师参加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学习

时间:2019-10-22作者:浏览量:

为了提高学校通识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提升通识教育品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0月12日,通识教学部的杨倩、韩鹏伟老师,远景学院的杨辉建、朱雪珂老师前往武汉学术研讨会学习。此研讨会由武汉大学与超星公司共同举办,主题为“通识教育卓越教学与品质提升”,围绕通识教育理念、管理、通识“金课”打造,提高国内院校通识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提升通识教育品质。

会议伊始,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以“何以成人,何以知天”为主题展示“武大通识3.0的核心理论”。从中西方历史对比的角度切入,对武大3.0教学成果——《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与《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进行了展示,并由此介绍了武大通识课程建设的现状。值得一提的还有武大对通识教师的考核机制:三核、三听、三评,层层考评,以到达脱“水”冶“金”的目的。

香港中文大学潘伟贤教授分享了通识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课程设计秉持知识,价值观与专业技能三者有机结合的核心理念,希望带给学生渊博的学识、对国民身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心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潘伟贤教授介绍,通识课学分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总学分中的占比超过30%,其中两门必修课程《与自然对话》《与人文对话》分别引导学生反思科学、反思社会。

四川大学通识教育专家组负责人刘莘教授利用信息化技术与参会学者互动,从新技术的角度展示了通识教育的魅力。他首先强调了现代教育在信息技术下可能会受到的影响,随后演示了移动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的多种应用。刘莘教授指出,通识教育重在给予学生宽广的知识视野,应当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对于素养、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培养,构建素养地图和能力地图。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刘丽华主任从实践视角出发,讲述了复旦大学实现通识教育效果最大化的努力,分享了其通识教育2.0阶段的建设成果。围绕“建设好每一门核心课程”的改革目标,复旦大学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开展“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建立教师教学共同体、建立行政-学术相结合的协作管理机制,并探索通识教育效果最大化从而促进课程质量提升的具体教学路径。

 

此次研讨会议也多次提到大家关注的书院制。书院制是近年来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各位专家在发言中主张,书院制应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先导,立德树人,落实本科生导师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促进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打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进而融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研讨会上,同行的老师们都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们不仅看到全国各大知名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中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更学习到他们关于通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如何提高通识教育品质的各种良方。通识教育的培育需要我们深化通识教育理念,积极改革教育过程,老师们将分享所学经验,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助力通识课建设,在移通学院形成特色的移通本土化通识教育。



图/文:韩鹏伟 杨倩

(通识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