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协会】相与共学,讲习讨论——记本学期9-10月共读经典《论语》读书会活动

时间:2023-11-10作者:浏览量:

9月22日、10月13日,10月27日,博雅协会共读经典《论语》读书会第六期于别都书院多功能研讨室顺利开展了三次活动。随着新学年的开始,读书会迎来了不少新的面孔,三次活动总计约有50人次学生参与,由李娇、张娴雅、李汶陕三位老师共同参与指导。同学们逐渐跟上进度,加入到讨论之中。

这三次活动迎来了不少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同学,李娇老师简要介绍了共读经典《论语》读书会的源起和形式:本活动最初由《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任课老师发起,由于课上的时间不够,而经典需要大家坐下来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于是本读书会应运而生,希望能够为那些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自由讨论、一起学习的天地。

读书会目前采用的是线下共学讨论的形式,由学生、老师轮流担任主讲人、主持人、记录人,而每次的主讲人会分配到指定章节,需要提前阅读《四书章句集注》和其他参考材料,撰写札记并在活动中做汇报、接受追问、回应问题并与参会者展开讨论。李娇老师感慨地说:“经过五个学期的坚持,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变化,从不敢说话到表达清晰而有条理。同时,通过读书会上的相处和分享,老师们也更多地了解学生们的心路历程和兴趣爱好。作为发起者,我们会将这个读书会一直办下去。”


本学期第一次共读经典《论语》读书会活动接着上学期的进度,从《论语·学而》第八章开始读起,由戴海照同学担任主讲,负责内容的讲解。他首先就本章字音字义和义理作了梳理,接着在场的师生就其中的疑问展开了讨论。何苏容、刘雨萌、钟万群、张易杭、陈俊霖等同学就朱子注文中的“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中的“外”之所指、“无友不如己者”的含义、“畏难而苟安”等内容展开了讨论,主讲戴海照同学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了关于“人为什么不敢承认错误”的经历和感悟。最后,张娴雅老师指出:“‘主忠信’三个字很重要,最后孔子并没有说你要怎么去知道过错,在这里隐含一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其实是明白自己的过错的,他担心的是我们‘自治不勇’(朱子注)。我们常说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我们在改过这件事情上常常是欠缺‘勇’的。”

10月13日,韩锦婷同学为我们带来了《论语·学而》第九章的内容疏解。围绕朱子的注文“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与会师生共同分析了礼在情感、主别等方面的不同内涵,继而探讨了“礼有上行下效的教化意味”,最后李娇老师对“礼作为慎终的合适形式”做出了总结。本章结合同学们自己参加葬礼的经历,加深了对礼及其与情感、德性的关系的理解。

10月27日,韩锦婷同学继续负责《论语·学而》第十章的讲解。这一章中的“温、良、恭、俭、让”五字,出自“善观圣人、善言得行”的子贡。然而不仅是这寥寥数语的形容,还有子贡突破二选一设问的精彩回答,其中的深意都让与会师生费了一番工夫去讨论讲明。李汶陕老师带领大家做了文意的梳理,其间,韩锦婷同学尤其强调:“孔子有这五个方面的外在表现,是源于他内心德性充满,因而在待人接物时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我们要通过学习求得的,是这种内在的德养。”把握住了程子指点《学而》一篇多“务本”之义的教诲。刘雨萌同学则注意到注文和经文的细微差异。最后,张娴雅老师补充了“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章对圣人形象的勾勒,指出宋儒历来以观圣人气象为学习圣人的一种方法,它让我们得以在千百年之后依然能够鲜活地想见圣人之形容,继而崇敬神往,兴起向学之心。

部分学生心得:

2022年初次参加读书会时就被老师和主办同学们的热情打动,老师和主办同学会细心地鼓励每位同学特别是首次参与的同学加入讨论,并且每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发表的看法都能被及时讨论和解答。读书会是一个真正地落实了尊重、理解、开放和包容的地方,这是所有人可以绝对自由地讨论问题、发表见解、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来过一次之后就被这里深深吸引,我已经在这里陆陆续续当过主讲人、记录人,每一次都收获颇丰。真心地感谢主办的大家和每次与我交换问题、交流讨论的良师益友!

——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7班 刘雨萌

读史可以明智,读《论语》可以知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地与刻在竹简的古老思想有所同感。感谢学校和博雅协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可以坐下来,好好地与古老的灵魂对话的平台。两个小时很短,也可以很长。两次读书会,收获的需要我花一生去实践。我更希望大家可以多来参加读书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读《论语》可以保持我们不会被时代抹去灵魂。

——2023英语专升本2班 钟群万

第一次旁听《论语》读书会,让我感悟颇深。读书会的主讲人是学生,老师也参与谈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去讨论去解惑。我们看圣人的道理,因为它是更对的。我们学习孔子的道理,或许也希望自己的底线能靠光更近一点吧。这次读书会,我体会到了和我想法不谋而合的归属感,对其他人不同想法的理解包容,以及新种子在心中萌发的喜悦。而其中,我们想法的碰撞,都是其他场合难以获取的果实。

——2021级大数据管理应用2班 谭野榕






撰稿:张娴雅

摄图:何苏蓉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