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大学第一
机构设置

【中国民办大学第一】“线上线下”融合打造课程集群 创新探索特色一流课程

时间:2022-06-21作者:浏览量:

编者按:2022年5月18日,由ABC咨询机构编制的2022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原“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榜”)权威发布,我校以142.0的总分位列全国民办大学第一!

本次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指标分为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力、教学建设、学术科研、素质教育和合作交流六大板块,下细分为60余项具体指标。我校围绕这六大板块推出“中国民办大学第一”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校办学实力。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加上以前获批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共3个。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多年来,学校围绕“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全面实施“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商科教育方面,打造知名的商科专业,积极探索商科教育课程包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整合商科课程资源,建立品牌课程群机制,优化商科课程结构,在经典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前沿知识和动态。积极开发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商科课程集群。


在通识教育方面,整合校内通识教育资源,组建学术团队;优化通识教育管理结构,规范通识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提升业务水平;按照“分批”“分类”的思路,启动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发展情况,稳步推进通识课程管理改革;探索通识课程学习新模式,引进智慧手段,辅助课堂管理提升效果。


截至目前,我校10门课程入选2020年重庆市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分别为:《德语A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LC创新技术应用》《定格动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庆市2020年高校线上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别是:《自动控制原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阅读与写作》以及《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此外,《电子电路基础》课程荣获重庆市2021年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


线上、线下双通道 打造全市一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为全市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自2019年9月开课以来,仅仅三次,全市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总共1693名学生选择此课程,在线总时长高达34152.3小时,学生还在相关教育板块发帖总数达17720条,受到了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作为2020年重庆市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及重庆市2020年高校线上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目前有近三十所高校的师生采用了本课程的在线课程;十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在全国性期刊和会议公开发表;学生编程、创新比赛屡获省级、国家级奖项;学生自创自用成果在多个学校与企业得到实际应用。


除此之外,《德语A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LC创新技术应用》《定格动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均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针对“混合式协同教学目标、线上线下协同教学环节设计、混合式协同教学效果评估”等进行教学建设和课程建设思路改革。


《德语A1》课程是我校面向中德学院本专科学生开设的德语基础课,已开设10年之久,为中德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非常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通过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和课程成绩评定等环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除了定期更换教材更新内容外,还通过教学方法改进,秉承“堵”不如“疏”的原则。


该课程之所以被评为市级一流课程,核心在于创新与运用相结合。一是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信息化教学模式。二是开展评价方式多元化,将学生课堂表现、网络资源学习、平时测验等纳入评价体系,评分方式不仅限于教师评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及责任感;三是将课堂思政融入教学。特别是将单元主题与中国元素相关联,鼓励学生以德语报告的方式讲出中国故事。此外,课程团队不仅开发了《欧标德语A1》线上课程、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欧标德语精品课程”,还通过教学软件向学生手机客户端推送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随时随地可在线学习。同时,课程团队在线下也为学生开发了诸如各项德语竞赛、德国文化节及德语角等“第二课堂”活动,力图让学生做到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

《PLC创新技术应用》课程是智能工程学院电气类专业基础课,围绕“学生至上,体验为先,内容为王”的教改理念,开展“基于在线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协同教学”。课程以工程实践为中心,强调课程在工业现场的应用,理论和工程实践相融合,同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此外,该课程还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注重课内的教学流程,也注重辅导学生课前的学习与课后的实践练习,学生课前通过线上课程进行学习与测试,在线下课堂与老师讨论并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新知识点,在本门课程授课等班级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灵活调整,构成闭环反馈系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定格动画》课程负责人、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王芳教授在2020年荣获“在线教学创新应用先进典型”。她介绍,课程以“+”为核心“打破常规思考”为主线来构建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不断融入人性化设计思维、艺术思维、创新技术思维、可持续思维和人文关怀思维等,在实践内容中融入环保理念、文化理念、艺术理念、人文理念,同时结合将非传统的方式将题材、材料等,实现“定格动画+”的教学内容从构思、选材、制作到拍摄、剪辑的创新。


示范引领特色 创新升级“老牌”课程

此外,《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电路基础》是我校的“老牌课程”。多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更新迭代和发展变化,学校传统一流课程始终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围绕学校课程改革核心,不断创新探索,示范引领学校课程建设。


从最初的《移动通信原理》,更名为《移动通信技术》,再到现在的《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名字在变化,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改革和更新。历经几学期的磨炼和改革,我校师生在历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200余人次,获得社会和业界广泛好评。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类、自动化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庆大学电气学院电机系李辉教授评价道:“重庆移通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理念先进,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了教学模式,并采用多种教学新方法,如‘问题启发式’‘案例导入式’‘对比式’,化难为简,教学效果显著,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2021年,学校新增一项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电子电路基础》。该课程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为此,该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抓好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专业基础素质,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形成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重要基础。


思政融合全学科 建设育人精品课程

在建设一流课程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在2020年、2021年我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被认定为重庆市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该课程基于思政课的实践性特征,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本位,将“引陪、知行、学教、思悟”等理念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

在该理念的核心引领下,课程建设融合“红色光影学堂、实践教学基地、主题沙龙、比赛、社团"等五种实践教学载体,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支撑体系,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保障学生知行能力培养。经过5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成果,对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产生广泛影响。


此外,2021年,学校还结合全校学科专业特色,组织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立项建设。以全校具有引领作用、育人效果突出的专业课程为建设重点,发挥好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截止目前,共遴选24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其中5门课程入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名单。


这些课程是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和行业要求选取项目案例,同时,通过隐形教学的方式渗透课程思政效果,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不仅聚焦于课堂上,还充分发挥我校特色,打造全方位、全过程专业课程教育,力求线上、线下通力合作,将教学资源高度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大程度上接受课程的浸润式教育与熏陶,拓宽育人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重庆移通学院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我校《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以新文科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特别开设“开发信息产业职场”和“商务应用”英语阅读与写作等教学模块,引领其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将教学和学科竞赛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公文写作、阅读理解、简历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和实践能力。为我校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奠定了深厚基础。





撰稿:张宵

(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