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故事
机构设置

【我在书院读大学】图说李吉

时间:2022-10-30作者:浏览量:

导读:李吉,女,汉族,2000年10月出生,重庆九龙坡区人,别都书院(淬炼·商学院2019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李吉在辅导小朋友做作业)


初入大学,李吉很羡慕在学校各个舞台上大展身手的学长学姐,她开始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为了寻找答案,她不断探索和实践。2019年9月,她主动竞选班长,还加入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这个大家庭。在一次“彩虹课堂”支教活动中,她给一位小朋友辅导作业,小朋友感到很高兴很满意,希望下次还能见到她。她感觉自己能给小朋友带来快乐,从此爱上了做志愿服务。

(李吉当迎新晚会“人墙”志愿者)


李吉参与的第一场大型活动是2019年的迎新晚会,当时所有志愿者手牵手,当人墙。活动当时,她还不懂为什么要用志愿者当人墙,到董事长抽奖环节,她才知道需要人墙来维护现场秩序,不让其他同学乱跑,以防与飞奔上台领奖的同学相撞发生意外。晚会结束后,青联的小伙伴一起拍了合照,她看到这个组织有这么多的小伙伴和自己一起努力,虽然不能全程观看晚会节目,但她感到做志愿服务很快乐也很幸福,觉得自己当初加入青联没有错,就这样她开始不断参加志愿服务。带着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她大二继续选择了志愿服务。

(李吉第一次参加暑期“三下乡”)


2020年9月,李吉(左一)开启了属于她的第一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7天活动中,她发现当部长和当干事完全不一样,每天撰写新闻稿让她倍感压力,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她是一名理科生,文采也并不出彩,但她为了整个团队的荣誉,认真记录队友们的点滴收获。她的主席佳姐一直默默陪伴着她,无论工作到多晚,始终陪伴在左右,一直鼓励她。也正是因为这次“三下乡”让她更加有勇气有毅力面对今后工作上的困难,她相信团队的力量,她不能给团队拖后腿,虽然累,但是她却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李吉在“三下乡”时给老奶奶送去生活用品)


2021年9月,李吉第一次组建“三下乡”团队。作为队长,她熬夜撰写团队活动方案,审核团队投标的PPT和答辩稿,反复修改,认真答辩,最终成功入选。她带领团队来到合川区桐溪镇皂角村开启了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每天步数上万+,寻找小朋友加入七彩假期课堂,走访调研当地乡村振兴,面对面与村民交流。她还给村里老年人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每一天都过得忙碌且充实,但她并没有抱怨,因为她知道“三下乡”不但磨练了她吃苦的意志,奉献了她的爱心;也提高了她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独立,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信息产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吉的英语四级笔记)


大三期间,李吉奔波于行政楼和教学楼,图书馆和书院自习室成了她最好的休憩之地,连好朋友都笑称:“好像从来没有看你好好休息过。”她不只有学生工作,还有学业,忙完工作,她会选择去图书馆刷英语四级题,因为英语不好,为了考过四级,她把近几年的试卷全部刷了一遍,1000多个单词背了一遍又一遍,可惜她第一次没有过,她没有气馁,她继续坚持刷题,一遍、两遍……第二次她终于通过了英语四级。她说,作为学生干部,既要干好学生工作,更要把学习抓起来,虽然英语成绩不太好,自己笨鸟先飞,就要比别人更努力,只要肯坚持,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2022年10月13日,李吉凭借这几年的锻炼和积累,自信地站在了国家奖学金答辩台上,从容地完成答辩。为了准备答辩,她熬夜8个小时做了PPT,无数次修改答辩稿,就连每天睡觉前也要默默背一遍自己的稿子。仔细回想四年时光,她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策划者、引领者,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到成为志愿组织的核心骨干,每一场活动、每一次流泪、每一次通宵都成就了她的大学青春。“我志愿,我骄傲,我无悔!”986个日日夜夜,走遍合川街道、无数工作的夜晚、寝室阿姨半夜开门、在志愿的故事里有笑有泪,一幕幕场景都将成为她20岁青春最宝贵的记忆。







撰稿:苏述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总编审:孙善清

(重庆移通学院“我在书院读大学”通讯社)


本栏目面向全校征稿,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