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大学第一
机构设置

【中国民办大学第一】坚守立德树人使命,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时间:2022-06-25作者:浏览量:


编者按:2022年5月18日,由ABC咨询机构编制的2022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原“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榜”)权威发布,我校以142.0的总分位列全国民办大学第一!

本次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指标分为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力、教学建设、学术科研、素质教育和合作交流六大板块,下细分为60余项具体指标。我校围绕这六大板块推出“中国民办大学第一”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校办学实力。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重庆移通学院自2020年起,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精准培育、逐步提高的方式,分阶段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立志于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培育一批校级课程思政先进典型,建设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精彩案例,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进一步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成效。


铸造课程思政的“钢筋铁骨”

学校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思政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行政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个专项工作小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严格党组织生活和党性教育制度,签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承诺书,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建立学校和学院领导随机听课、教学督导随堂听课、教学骨干分包听课、邀请学生定期评课等制度,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明确教学设计、育人因素、挖掘转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测评指标,纳入评课评教指标体系开展实质性评价。


学校连续两届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奖;曾荣获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几年,学校共获批市级思政教改项目13个,校级思政教改项目22个,34名教师获得“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1名教师入选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淬炼·商学院学生支部成功进入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获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多次报道。


“专业+思政”融合打破孤岛效应

为了让每一名教师都担起立德树人职责、每一门课程都融入德育元素、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都体现思政功能,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21年,共打造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9门,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3门,其中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


艺术传媒学院将课程思政与艺术专业教育相融合,结合现有艺术专业现状开展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开发具有艺术特色的德育课程,从可视化角度出发,将思政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数据图表、图形元素、动态视频,将德育元素与专业技能融合,以具有专业特色的方式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结合学校的定位和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国工匠精神及爱国情怀,全课程贯串课程思政,做到从一个中心,两个课程准则,四个实施步骤进行思政工作。


外国语学院将隐性的思政教育无痕的融入到显性的知识传授,进行了“一二三”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通过一点切入,二线融入,三课堂覆盖构建外国语学院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达到了全方位渗透的构建格局。


智能工程学院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将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等内容自然和谐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培养工科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等,实现价值观的引领,使课程内容变得更鲜活、更有感染力。


创新打造一站式书院思政社区

“生活在书院,专业在学院”是重庆移通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的理念。以书院为载体,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书院社区化、交互性、共享式特点,把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时间和生活空间,使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思政教育的力量汇聚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拓宽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打造全新的书院思政社区。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着力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利用书院空间,结合已有育人元素,高效推进协同育人,进一步健全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了“专业导师学业指导、发展导师社区互动、异科导师跨科培养,企业导师职场引导、学长导师助力结对、校友导师协同培养、朋辈导师互助帮扶、生活导师维稳护卫”的全员育人格局。书院紧扣学生群体特点、把握年级特征、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实施四年系统化的分类指导,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关注、全程负责。同时,书院还立足成长规划、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就业考研等学生成长需求点,设置不同导师,同时打破时间、地点的壁垒,让思政教师课内的“独角戏”变成书院里师生同奏的“大合唱”,全方位疏通思政教育中的“堵点”,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以打造“家文化”和“领导力”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好思政协同育人,学校将书院文化建设作为思政育人立脚点,通过打造“红色观影”学堂、经典研读分享会、续走“红色文化传承之旅”、“青春思索”师生主题沙龙等思政教育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荷塘文化节、农耕文化展览、农耕系列实践课程等劳动教育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其中。北山书院以打造“党建书院”为目标,专门建立了党建品牌培育基地、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营造浓厚党建文化氛围。


让第二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融入实践、理论用于实践的思政课才是活的思政课,思政课也必将在实践中“动起来”,这样的思政教育才能充满生命力和活力。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提出“把思政课开在校园外”“把思政课开在生活中”的理念,开辟实践教学的新样态、新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主题采访、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育青春朝气,在实践中运用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正确性,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学校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不断拓展第二课堂,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充分利用重庆及周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鼓励各教学单位利用学校的完满教育平台、书院制育人模式举办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依托学校校企合作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目前,学校已成功签订多个实践教育基地,建立以邓小平故居、杨尚昆旧居、王良同志纪念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深化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情怀。建立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为代表的法治教育基地,通过举行“模拟法庭”和建立“法制宣讲团”等形式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建立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巴人博物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成立红色光影学堂,通过“诗音话影”等手段,深化红色影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


雄关漫道真如铁。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重庆移通学院将不断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撰稿:江铭宇

(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