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大学第一
机构设置

【中国民办大学第一】丰富育人内容,创新素质教育实践路径

时间:2022-06-24作者:浏览量:

编者按:2022年5月18日,由ABC咨询机构编制的2022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原“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榜”)权威发布,我校以142.0的总分位列全国民办大学第一!

本次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指标分为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力、教学建设、学术科研、素质教育和合作交流六大板块,下细分为60余项具体指标。我校围绕这六大板块推出“中国民办大学第一”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校办学实力。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

2012年,重庆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新推出“英才教育”育人模式。两年后,“英才教育”更名“完满教育”并正式注册知识产权。经过多年来探索实践,完满教育已成为重庆移通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一环。


以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的高情商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庆移通学院“完满教育”明确提出“为学生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主张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和体魄协同发展,为驾驭职场、创造生活服务。

完满教育经过数年的锻造,通过成长土壤的孵化、成长过程的认同再到成长收获的见证,让学生的改变和成长变得“可视化”、“有声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学校移通之星,2018级淬炼·国际商学院陈星月在完满宣讲会上说道:“在大学,有的人选择碌碌无为,随波逐流,他们或许拥有短暂的快乐,但虚度年华的后果可能追悔莫及。而另一种人选择走出舒适圈,尝试新事物。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做出改变,请你不要犹豫也不要害怕,勇敢迈出突破自己的第一步。人生轨迹在每一次尝试中改变,完满教育不断赋予了我们每一次的可能和所有的创造性。”


作为学校“心系中国根、怀揣世界梦”探索创新的素质教育大平台,完满教育是以校园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修养与实践、竞技体育为主要课程模块的实践育人培养体系,是学生从校园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路径,是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完满教育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整合资源、总结规律,设计了科学的运行体系和全员、全程、全面的育人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系特征。


优化打造特色社团活动,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兴趣发展

作为重庆移通学院完满教育“四维育人”之一的社团活动,以学生社团为主要载体,分层分级分类打造对大学生成长有意义、有意思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以学生社团特色活动为重心、以学院书院特色活动为双翼、以校级校园社团活动为品牌,三个维度齐抓齐放的“3度+”全方位、多角度的校园社团活动体系。


多年来,全校学生社团不断优化调整,目前数量达97个,涵盖体育健身类、艺术拓展类、科技创造类、学术实践类、自律互助类、志愿公益类、思想理论类共七大类别;每年定标分类选出多个星级学生社团、品牌学生社团进行重点打造与扶持。


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专项打造学生社团负责人培养计划,聘请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进行专业性指导,同时完善评优体系,形成“普通社团-优秀学生社团-潜力学生社团-品牌学生社团”的成长模式。


学校大力实施劳动教育,农耕协会从“实践型”向“综合型”定位转型。在各学院开设专项工作支队进行课程化管理,联动合川友军生态园、合川农作物及花卉培育中心等单位,面向全校开展“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


电影协会形成“观影影评新常态+重点赛事有影响”的工作思路,每月举办电影沙龙、集中观影、线上线下影评评选、每学期举行“校园电影周”等新常态活动。在防疫要求允许下积极拓展联动,邀请电影主创团队进校园,联合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和其他高校努力打造全国大学生自己的电影学术品牌,举办钓鱼城全国大学生影评大赛。


社团活动大型赛事活动品质引领,包括校内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三江之城”城市生存挑战赛、社团巡礼节、名模记等10余项,同时还有社团发起或承办的区级及以上大型赛事活动,包括全国大学生说唱邀请赛、全国大学生影评大赛、重庆市高校美食vlog大赛等6项。


学校紧扣学生社团特色文化及属性,成立绿色社团联盟和传统文化联盟,促进学生社团“优质增长”。我校绿色社团联盟成为西部首个加入中国绿色社团联盟的民办高校。围绕社团文化和学生兴趣爱好搭建起校职能部门、学生社团、校外企事业单位等单位联动机制,让学生社团发展更具针对性、专业性的同时,形成学生社团间互赢、互助、互利的帮扶机制。同时,全校各类社团积极从生态环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劳动育人等方向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携手各学院围绕自身专业特色积极发力,打造“1+”学院特色社团活动体系。

作为学校社团之星,2018级智能工程学院刘方正说:“辩论社带给自己无限的可能,和很多故事的开头很像,才进大学的我畏畏缩缩,甚至有些口吃,直到在学长的驱使下,我走上了辩论赛的舞台,从教室里的结巴到下里巴人舞台上陈词激昂的大男孩,辩论让我找到了自己心中所爱。”


紧扣志愿服务育人目标,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全民化建设

志愿服务经历“阵地化-常态化-品牌化-全民化-项目化-专业化”等发展历程,现构建了“1246+志愿服务2.0体系”,全面指导全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近年来,学校13个志愿服务学生组织、109个志愿服务专项支队、27818名注册志愿者立足合川、綦江两校区,在“市民学校”“暖心工程”“移通学子在行动”“暑期三下乡”等四个方向积极作为。每学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00余次,每学年参与人次达40000以上,我校志愿服务个人、组织、项目近五年来当选中青协会员、获得团中央基层激励、连续3年全国最热公益校园等国家级、重庆市级奖项累计达200余个。


依托志愿服务支队促进全民志愿,学校连续举办“志愿服务专项支队风采展示月”“志愿者之夜”等系列活动,也积极做好资源拓展、平台搭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思源基金会等社会公益平台共建共育。


现目前,我校搭建40所市民学校围绕“两个1+1”,打造学生阵地化志愿服务平台,至今13所市民学校入选重庆市年度青少年之家·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市级示范点。全校每年组织“年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选拔、培育出成熟志愿服务项目100余个,其中“花果4+N志愿者先锋锻造计划”“留光衣彩—关爱老人行动”“百名特殊人士关怀计划”“日光工程—关爱山区儿童行动”等近20个项目荣获全国荣誉奖项,“缤果城少儿公益图书馆”等30余个项目荣获重庆市荣誉奖项。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用招投标形式面向全校公开招募,近3年,组建三下乡团队80余支,奔赴奉节、城口、巫溪等重庆市内区县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荣获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成果、深化改革行知路、最具影响好项目、优秀新媒体传播组织奖等国奖80余项,省市级奖项50余项。


作为重庆高校中唯一的理论研究类志愿服务项目,“花果”志愿服务培训计划开展志愿服务顾问聘任工作,集中聘请共青团中央志工部培训处原处长张俊虎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谭建光教授、团中央培训专家翟雁等10位专家学者和职业公益人担任学校志愿服务顾问。近三年来共计开班500余期,依托基础班、骨干班、精英班、先锋班累计培训志愿者40000余名,有针对性开设禁毒防艾志愿服务专项培训班、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专项培训班。2018年4月,“花果”志愿服务培训计划入选2018年重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个案。

2019级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刘玲燕作为志愿之星分享道:“用全部的热情和真心投身志愿服务,回报自己的初心,因为被爱,所以想去爱更多人。”奉献的快乐,让自己获得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灵满足。



浓郁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艺术实践感知力

结合艺术育人目标,学校专设成立艺术教育中心,全面化、专业化构建艺术教师团队、打造全新个性的功能环境、设计丰富立体的育人平台、给全校师生带来更加专业、新颖的原创艺术作品。


艺术教育中心下辖音乐剧中心,另设置音乐教研组、舞蹈教研组、话剧与语言教研组3个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析制定教学方式,研究考量教学内容,组织讨论先进艺术形式,针对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26门,建立了校级学生艺术组织8个、二级学院学生艺术组织9个,班团艺术委员若干。


为实现学生们观察生活、开阔眼界、独立思考,在艺术创作中,“原创”作为艺术创作的首要创作理念,学校鼓励同学们对身边真实事件充分感受,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力,结合教师的专业指导,完成属于具有新时代青年特色的艺术作品。近五年,艺术教育中心创作大小剧目19部、完成百余首歌曲的创作与录制,发布《我们的力量》等原创大碟4张。


为学生在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表达、释放、启迪、思考和创造,学校形成了“一苑·两节·多赛”的艺术育人体系。多次邀请黄绮珊、李盾、刘令飞、田一德等多位国内外艺术家到校参加艺术活动,讲述艺术创作中的故事,展示舞台表演技巧;大学城·钓鱼城国际音乐节及“名角杯”校园戏剧节,作为移通乃至合川的一张艺术文化名片,近年来,邀请周传雄、戴佩妮、许巍、方大同、王诗安等明星嘉宾与国内外乐队进行专场演出;校园戏剧节展开音乐剧、话剧、舞剧等艺术探索,上演70个大小剧目、艺术讲座;学校、各学院每年开展校园十大歌手赛、校园合唱比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器乐大赛等校级、院级艺术赛事活动,推动艺术实践活动的品牌化发展。


学校还联动多维度、多领域育人资源,邀请了来自英国的TNT巡演剧团,为同学们呈现了英文原版的《暴风雨》《仲夏夜之梦》等多部莎士比亚经典剧目,并与同学交流表演经验;邀请重庆市川剧院演出川剧集锦《折子戏》,以丰富的戏曲技巧、川剧唱段为同学们带来原汁原味的川剧观看体验;邀请303剧社带来年轻人喜爱的都市情感剧《8090》,让同学们体验当代国产话剧艺术。

我校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原创音乐剧《破晓之前》获重庆市“百年风华·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原创展演剧目、获第四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优秀表演剧目”“优秀导演”“优秀演员”“优秀制作人”“优秀舞美设计”多个奖项,原创话剧《大海呀!是我呀!》在“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更有音乐、舞蹈等多个作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艺术赛事获得优异成绩。

“即使触不到满天星辰,也要奔跑在萤火之森。”才艺之星2020级艺术传媒学院吴欣欣说:“舞蹈是我融入生命里的一部分,是我不变的信仰。在泪水与伤痕的洗礼下,更加坚定了我对舞蹈的热爱。这些看似辛苦的经历,都在一遍又一遍的打磨着我自己。”


专注体育精神文化推广,注重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竞技体育依托学校“四体”育人机制,通过教学式育人、竞技式育人、养成式育人、项目式育人打造育人平台,搭建系列竞赛平台。持续优化竞技体育活动体系,全面发展竞技性、对抗性、挑战性的体育项目,重点围绕“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素质拓展”四个方向不断挖掘学生在体能、技能、智能、人格等方面的潜力,培养阳光活力、健康积极、竞争合作、坚毅果敢的领袖气质,为学生的健康体格和强壮体魄训练奠定基础。


近年来,学校围绕“足球、篮球、排球、铁人三项、游泳”五大项目,搭建“迎新杯、阳光杯、俱乐部杯” 等系列竞赛共计31项,累计场次800余场;每年搭建校园体育文化节、绿茵运动嘉年华、体质健康月、体测全能挑战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平台活动40余项;打造校园铁人三项赛、校园游泳比赛、校园啦啦操排舞大赛、校园军事五项竞赛、极限挑战赛等特色品牌活动近10项。


依托全民类活动平台,竞技体育中心积极申报展开趣味性、挑战性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校园体育知识竞赛、户外挑战赛、挑战 21 天健身跑活动、校园小球公开赛等重要内容,各二级学院积极响应,构建学院、书院特色系列平台,推进全民体育。

作为体育之星,2020级外国语学院何思希感言道:“我会永远上进,永远为明天做好准备!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体育充满热爱。”

2021学年,学校师生参加各类竞技体育活动、竞赛获全国奖项12项,省市级奖项65项。体育活动部开展“双百计划”“健康青年计划”共30余期;开展具有“团队性、竞技性、对抗性”的大型体育比赛共8项,其中校园排舞啦啦操大赛、铁人三项赛均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极大的激发了我校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学校“四位一体”特色育人模式下的完满教育,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修养与实践、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搭建特色育人体系,提供的多平台资源融合、多类型实践参与,多角色互动交融的素质教育培育,让学校学生在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领袖才能等方面都展现了较大的优势。

根据往届毕业生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96.24%的学生认为在完满教育各类活动体验中有启发有感触,学校特色育人模式让自身更加喜欢有趣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宣传新闻中心、校团委)